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鼓吹极端“政改”是对改革的干扰

发布日期:2013-04-16 信息来源:河北机构编制网

   新当选的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昨天在政协大会闭幕式上讲话,很多媒体突出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和“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这两句话。这种编辑显然有着很强的舆论针对性。 

  环球时报今天社评说,中国将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会照搬西方政治模式,这样的信念十八大以来已从中国最高层反覆向全社会传递。但在中国社会已经多元化的时候,其他主张不会放弃对公众注意力的竞争。有时极端声音会在互联网上比较集中,造成它们受到广泛支持的假象。 

  要求中国引入西方政治体制常常以“政治体制改革”的名义出现,其实它们是对中国改革的干扰。这样的主张违背中国宪法,是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伪命题,不可能得到落实。它们其实只是一些口号,只要一进入讨论就会丧失说服力。呼喊这种口号的目的很难让人相信是为了社会建设,而更像是为了政治渔利。 

  中国完善并坚持现行根本政治制度至少有两大原因。一是这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它很昂贵,为了实现这个选择中国付出了巨大而沉重的代价,它被珍惜是必然的。二是这个制度表现出成长性和自我完善能力,它强大了国家,富裕了人民,它的问题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被克服。  

  有人宣称只有党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维护者,最有力的维护工具是军队和警察。这种说法迷惑了一些人。历史证明,中国政治制度的维护者始终是人民群众。新中国打倒旧中国获得劳苦大众的支持。改革开放的及时发生延续、更新了全社会拥护社会主义的基本民意。如果中国人民真正想翻转中国政治制度,军队和警察不可能挡得住。  

  社会上永远有牢骚,但包括大多数发牢骚的人,大家都没有那么傻,能分得清改革同取消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一回事”,而且能预感得到,一旦政治剧变,中国必将重现天下大乱。这是一些浮躁、极端主张只能在互联网虚拟社区流传,在现实社会却没有市场的重要原因。  

  由于中国现代化程度远不及西方,中国社会政治自信不牢固,因而西方价值观会在较长时间里保持对部分中国人的争夺力。困惑会继续存在,但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国家政治稳定有割不断的关系,西方和中国国内的亲西方势力再长袖善舞,也无法推动这样的切割。  

  西方政治制度不会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终结,“历史终结说”表现了鼠目寸光,会成为最可笑的论断之一。中国的政治探索如果最终把十三亿人带向繁荣和民主,其对人类的政治贡献将不小于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制度演进。  

  新中国实现了历史所做的粗线条、框架性选择,改革是对中国新政治制度的精雕细刻过程。中国漫长动荡史带给社会对于稳定的珍视,与执政党自身对改革的紧迫感结合在一起,会为中国走通自己独特的政治道路赢得机会。  

  最关键的是执政党要和全国人民真正同呼吸,共命运,党做到这一点,人民是能感觉到的,这样的全社会利益绑定比什么都有力量。鼓吹中国“西方化”的人,最大弱点是他们这样做被一眼看出怀有私利,或是出于价值观偏好,他们没有从中国的全局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假公共利益之名忙活“自己的事”。  

  不走西方式政治道路,这不仅是中国的政治宣示,我们相信它也一定会是中国21世纪的政治现实。这应成为所有中国认真做事者认识这个国家的基础。或顺势而为,或逆水行舟,但清醒不自欺首先对所有人都很重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河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31 号

冀ICP备18002309号-1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