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2-02-14 信息来源:河北机构编制网

  发挥工会优势,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是工会等群团组织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作用的需要,更是工会本身的职责所在。中国工会组织体制健全,联系职工广泛,熟悉基层情况,了解职工意愿,有着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殊政治优势、刚性制度优势、组织人才优势、工作载体优势、政策资源优势。但是,当前工会自身建设的状况与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些工会干部理论基础不扎实,准确理解和推行国家相关政策的能力水平不够高,缺乏用创新理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一些基层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难、组织机构和网络不全,工会开展维权和服务工作的基础不扎实;一些工会组织人员结构老化,人才结构单一,存在机关化、行政化现象,有些工会干部作风不够严谨务实;一些工会组织充分调动和使用社会资源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对上级工会决策部署执行不够有力。为此,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工作本领。

  一是解决工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人才是工会工作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合格的工会工作者队伍,是当前各级工会组织,尤其是基层工会组织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这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各级工会必须下定决心、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按照王兆国同志的要求,把全总机关和省级工会的主要领导同志努力培养成为“具有较高判断形势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服务大局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协调劳动关系专家”。另一方面,全总和各省级工会要制定《工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今后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工会系统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等作出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部署,力争利用十年左右时间,解决工会系统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结构单一等问题,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专、兼职工会工作人才队伍。

  二是解决两个“覆盖率”不足问题。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强大的组织网络和强有力的工作手段是重要条件。目前,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资集体协商在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覆盖率仍然不高。今后必须加大力度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调。一方面,最广泛地吸纳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在内的职工群众加入工会,把各类职工纳入到统一的工会组织体系中来,进一步壮大工会职工队伍。另一方面,要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统筹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切身利益问题,有效带动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解决工会干部能力参与社会建设能力不足问题。各级工会要以“创建学习型工会、争做知识型工会干部”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学习型工会。要加大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工会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行系统学习,对社会管理理论、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进行系统学习,切实提高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法制意识和政策水平。引导工会干部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改善工会干部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四是解决工会机关“三化”问题。要防止工会组织机关化。不要把工会组织变成机关部门,把工会干部变成高高在上的领导,要让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尤其是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防止工会组织边缘化。工会工作要始终紧密围绕党政中心工作,防止工会脱离党的领导,防止工会成为边缘化组织。要防止工会组织僵硬化。工会必须与时俱进,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汲取职工智慧,认真总结经验,勇于推陈出新,改革创新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五是解决工会服务手段专业化问题。为职工服务是工会工作永恒的主题。有效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通过消化吸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社会工作技能与方法,以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手段为职工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工会在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权益保障、劳资关系协调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职工在个人生理、心理、家庭与社会层面遭遇的生活危机和职业压力,使职工稳定身心,平衡发展,提升潜能,增进福利,更好地适应工作,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高度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目标,实现职工和企业的和谐共处与发展。

  六是解决工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参与社会管理问题。在充分挖掘工会组织自身潜能,用好用活现有资源为职工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争取党和政府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把党和政府交办的与职工有关的事情做好。积极争取政府在工会就业援助、小额贷款、劳模补助、困难职工帮扶、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提高同社会各方面协调合作的能力,把工会工作的活动空间向社会领域拓展,提高工会工作社会化水平。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郭学勤,系江西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中共河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113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531 号

冀ICP备18002309号-1

您是第位访问者